法门寺博物馆、乾陵
4月13日早上10:00,在带队老师的引领下,同学们到达法门寺博物馆。
一进入景区看到的便是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的法门寺佛塔,佛塔下面是法门寺地宫,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宝鸡法门寺地宫曾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舌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

同学们在领略珍贵文物精湛工艺的同时,也拓宽了专业知识面,有助于深化理解课堂所学知识、陶冶历史情怀,这对专业领域的继续深造大有裨益。
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法门寺地宫在建国后被正式打开,与地宫宝物帐碑文相比照地宫文物仍一件不少。这是继地宫内珍贵的文物之外,先辈们给予我们关于文物保护的另一件伟大馈赠。通过参观法门寺,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对唐代建筑风格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在见习中收获了更多的专业知识。

在短暂的休整后,下午3点同学们到达了乾陵博物馆。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也是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夫妻合葬陵。因其位于长安西北方向,即八卦的乾位,故称乾陵。同学们先跟随讲解员一起参观了永泰公主墓。永泰公主墓,在乾县北部,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第7个女儿,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名李仙蕙,死于唐大足元年(701年),时年仅17岁。后陪葬乾陵。永泰公主墓属封土堆墓,其墓穴是用砖砌的,由墓道、过洞、天井、雨道、墓室构成,全长87.5米。墓道是一条宽约2米的斜坡,通往地宫的洞墙内有6个小龛,里面放着彩绘陶俑、骑马俑、三彩马及陶瓷器皿等随葬品,造型逼真、工艺精湛。从墓道到墓室还绘有丰富多彩的壁画,这一切均展现了当时宫廷生活的情景。
随后,同学们又跟随带队老师一起爬上梁山,更为直观地感受这一著名帝陵所依傍着的浩然天地。梁山共有三峰,北峰最高,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
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纪碑。另外在南门外有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61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沿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但由于乾陵正在维护以及天气缘故,我们无法进入地宫内部进行更详细的参观与学习。
今天的见习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专业知识,使大家对唐代墓葬的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还切实做到了书本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公司以员工为本、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一天的见习活动,在乾陵的细雨中悄然结束,同学们共同期待着新的一天、新的参观与学习。
文编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