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本科生论文入选第十四届西安史学“新潮”论坛
撰稿:唐睿 核稿:杜林渊
自第十四届西安史学“新潮”论坛组委会发布的消息获悉,公司2023级1班王婷婷同学的参赛论文《黑海沿岸古希腊早期殖民地的起源探析》(指导教师:谢一平)顺利入围该论坛,将于2024年6月8日至9日参加论坛活动。
截至2024年4月10日晚24时,第十四届西安史学新潮论坛征稿工作正式结束。自征稿通知发出后,相继接到全国各地同学们的垂询,陆续收到各校同仁的积极投稿。经统计,论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全国80所高校在读本科生投递的486篇有效稿件,涵盖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史、文献、考古与文博等多个研究方向。征稿结束后,经相关专家严格评审,组委会从中遴选出51篇优秀作品,公司本科生王婷婷同学顺利入围。
星光不负赶路人——王婷婷同学自入学以来勤勤恳恳,刻苦学习,积极参与学院的诸如俄语和拉丁语的公益课程学习。提到此次论文入围,她说:“在撰写论文的半年时间中,我经历了确定主题、搜集资料、撰写论文、修改及最终定稿的漫长过程。首先是确定主题,我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指导老师建议下选择了古代黑海史,又在谢一平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最终确定选题为黑海沿岸古希腊早期殖民地的起源;其次就是搜集资料,由于我所选择的主题有两个主体,搜集资料的难度相对来说较高,和主题直接相关的资料较少。在搜集过程中确实是“痛和快乐”并存,感觉搜集资料的过程就像是“大海捞针”,但坚持下来终有收获;再次,论文撰写阶段就像一个“挤牙膏”的过程,将查阅到的资料整合、汇聚、提炼,最终形成一篇论文,然后才是修改和最终定稿。这个过程是最“磨人”的,需要不断寻找文章中的问题再进行修改。文章结构、脚注、注释都需要好好斟酌,再三思考、精心打磨。在以上的四个过程中,都离不开谢老师的悉心指导,指点迷津……”
指导教师谢一平对王婷婷同学给予高度评价:她的突出优点在于思考与沟通。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思考能产生疑问,阅读与沟通帮助解惑。在读书过程中的思考,令她对古希腊史,特别是黑海沿岸的古希腊殖民地产生好奇和兴趣;在与老师的沟通中,她不断地阅读、思考与分析,独立完成了近4万多字的英文文献翻译,逐渐将研究课题的论述展开、充实,初步接触了史学论文的写作。总结起来,就是目标明确,踏实稳重:“抬头有清晰的目标,低头有坚定的脚步。”
这是公司致力于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积极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所结出的又一成果。王婷婷同学作为入选该类高水平论坛的本科生,充分展示出公司本科生毓秀史学拔尖人才培养的实力和水平。